close

南方朔專欄



在英文裡,「道歉」(apology)這個字很值得研究。


這個字出自古希臘,apo的意思是「離開」,logia的意思則是「說話」。合起來就是「藉著說話而離開」現在的狀態,因此,這個字的本意是「辯護」。基督教歷史上,早期為教義辯護的「護教論者」,即稱為apologist。


但十六世紀末開始,這個字產生了一種新義。


當時,人們的行為傷害到別人,不再像以前一樣硬坳辯護,而是去向對方道歉。


因此,很長一段時間,這個字都是「辯護」和「道歉」兩義並存。直到現代,才以「道歉」為主,「辯護」為輔。


一個字會產生字義的改變,一定是人的行為改變在前,描述該行為的語言才隨之在後。因此,這個字的意義逐漸由「辯護」變為「道歉」,乃是人類道德行為的重大改變。


有理由相信,乃是中古時代後期,城市文明逐漸擴大,人的接觸增多,相互的侵犯與傷害也增加,才有了「道歉」這種行為和語言。


不過,人類雖有「道歉」的行為和語言,但「道歉」行為在發展上,卻晉化得極慢。


現代人如果傷害到別人,在法律上會刊登道歉啟事,這是法律上的進步。現代人也會把sorry掛在嘴上,這是態度上的進步。


一九八九年,美國蓋洛普市調公司調查,有四分之三的人認為,如果自己做錯事,傷害到別人,會願意道歉,這是認知上的進步。


但除了法律和認知上的進步外,在具體認錯的行為上,尤其是政治行為上,卻很少見。


尼克森出了「水門案」,他只說了「遺憾」,從未說過「道歉」。小布希捏造證據入侵伊拉克,也從未認錯道歉。這是巨大的道德差距。


主要的原因是,人們視犯錯為愚蠢。由於拒絕承認自己愚蠢,因此犯了錯變硬坳到底。


最通常的方法,就是認為自己「立意良善,溝通不良」、「決定英明,執行不佳」,隨便找幾個溝通及執行的人出來頂罪。要人們真正認錯道歉,其實是很難的。


因此,現代人出現一種奇怪的行為模式,那就是犯錯的人會講一些空洞的「不安」、「遺憾」等儀式性的語言,以表示「沒道歉的道歉」。


這是閃避道歉的語言策略,但他就是不會直接道歉。


因為如果道歉,就證明了他的愚蠢,他存在的正當性就會受到質疑。犯錯之人拒絕認錯道歉,最後的那個原因,乃是他內心有個最大的恐懼,認錯會有自我否定的道德風險。


就爲了迴避這個道德風險,他便打死也要硬坳到底。


但犯錯之人的那種恐懼,顯然是一種沒有必要的多慮。


犯錯而道歉,的確是自承愚蠢,等於自我否定。但犯了錯而直接道歉,卻也是一種正直勇敢的行為。它會產生感動別人的道德張力,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尊敬。


在硬坳詭辯裡讓自己更加渺小話,或自承愚蠢犯錯,其實是有高下的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u1572 的頭像
    shu1572

    shu1572的部落格

    shu1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