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公司內部行政人員遇缺不補,那也就算了,連門市人員也不補,真的不太合理,就算業績不好,不代表沒有客人上門,不代表進貨種類會變少,該處理的事情還是要處理。


 


    減少了人力係數,原有的人仍然需按照規定休假,所以貨上不完,新品延遲上架;賣場沒空整理,跟拍賣衣服一樣亂,客人問的都找不到;退貨沒時間辦,堆滿倉庫,積壓在門市的成本越來越高,淨利越來越低。坐在辦公室的人有沒有想過,一個50的賣場只有1個店員,能有多少生產力?你能要求他有多少產值?服務品質低下也是造成業績下滑的原因。經濟不景氣、業績不好,不全部是員工的錯,在上位者不去思考根本問題,一昧看業績,業績不夠,一定是門市不努力,扣錢、減少坪數、撤店。


 


    薪資福利越來越差,會留在公司的都是對這行業的喜愛,要不然薪水低、常搬重物、與時間賽跑,現在有多少人願意進來。不過,也發現一件事,在90年代,每家店從店長到工讀生,每個人作業都是札札實實的,每個人都是萬能的。可是00年後,不知是人力減少導致大家都是急就章,老鳥隨便教教,有問題再說;新人隨便做做,能交差就好。現在在門市的資深人員連自己都不OK了,何況教出來的菜鳥呢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u1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