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蘭專欄


 



有個學生遲到,教官叫他登記進校門的時間,他看著鐘,竟認不出現在是幾點。原來,他從小到大都用電子錶,所以不會看鐘。


  有位校長說,學校雖然規劃了接送區,但家長都堅持把小孩送到校門口,不願孩子多走路。她擔心,以後孩子的腿會退化,要靠滑板來移動了。


 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,「字母的發明,使學生的心智怠惰,他們已不再用自己的記憶,而轉靠書寫的文字。」


  不可諱言,科技改變了生活。我們現在已經不能想像沒有iPhone、iPod、GPS的日子。


  E化使人不再靠自己,轉而依賴科技:現代人沒有手機不會講話,因為只會傳簡訊。沒有GPS不能上路,有人甚至連開車回家也要用GPS。


  人不再用自己的大腦來思索,我們已經習慣把思考交與機器。


  所以,現代機器愈來愈像人,會重複叮嚀前面有超速照相。人也愈來愈像機器,沒有指示就不會做事。


  E化最厲害的地方是,它使人處在人群中,而沒有與人接觸。


  有一次助教傳簡訊給我,「老師,星期一要小考嗎?」我回,「要。」他問,「考哪幾章?」「一到三章。」他再問,「要出幾題?」我不耐煩了,傳「來我辦公室。」他推門就進來了,原來就在門外。


  簡訊固然方便,但有時太簡短,會產生誤會。


  有位老師說,天道循環,我們現在又復古了。他說,古人在竹簡上刻字,因竹簡得來不易,所以文字盡量簡潔,使一小片竹簡可以記載整件大事。它的壞處是,常語焉不詳,使後人為了語意而辯論。


  現在,學生考試也用簡訊的方式來答題。因太過簡潔,老師也猜不透她的原意。


  現在網路資訊湧出得太快、太多。孩子在做功課時,常一直去瞄有沒有新訊息進來。


  這種聲音和視覺的密集轟炸,會干擾孩子的注意力,使他們無法專注再一件事上。


  所以,現在孩子的反應都很直覺,很難做深度思考,更不要說反思了。


  最近有研究發現,十六歲以下的孩子,在放學後的時間中,只有二%的時間獨處,其他時間都在上網或上機。


  這個壞處是,網上虛擬的互動,缺少人跟人眼睛的接觸,及非語言的肢體、表情暗示。所以,這樣長大的孩子,人際關係不好,常得罪人而不自知。


  正向的人際關係,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。不會說話或說話不得體,將不利事業發展。


  在二十一世紀,不會用科技產品會被社會所淘汰。但如何不過度仰賴科技,在方便中,不迷失自己,需要智慧。


  每件事都有執行和策劃兩個層面。執行的部分可以交給科技代勞,但策劃面必須由人來做,才會有成就感。


  不然,會像很多現代人一樣,不知自己存在的價值為何,而感到憂鬱空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u1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